我校推免名额从2011年的47名推免生至今,十年间增长了近2.5倍。今年共有162名学生脱颖而出成功推免,其中多人进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高校继续深造,成绩喜人。这不仅反映了我校综合实力的日益提升,也是对学校本科生培养质量和安工大学子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肯定。
 据了解,根据各学科专业推免年级本科生数、学科专业建设情况,并综合考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专业布局,安徽工业大学对2022届本科毕业生推免名额进行了统一分配。推免院校中,既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综合性大学,也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理工类高校;推免生选择的学校,则多是长三角地区的地理位置好、综合实力强的双一流高校。其中,安徽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推免人数排名前三,选择在母校继续深造的学生达25人,占推免总数比约15%。本届推免生中,超过60%的推免生参加过学科竞赛、发表论文等学术活动;超过55%的推免生都担任过班级或社团干部,综合发展能力出众。
 成功没有捷径,坚持不懈、努力拼搏是唯一的路。2022届推免生即将朝着“大国工匠”之梦再次起航,安徽工业大学也将严格依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实际,继续多渠道全方位做好推免生相关工作。(撰稿:孙琳;审核:许琦、张世宏)
  
 
  
   
    
     | 推免生拟录取院校分布 | 
    
     | 推免拟录取院校 | 人数 | 备注 | 推免拟录取院校 | 人数 | 备注 | 
    
     | 北京大学 | 1 | 双一流 | 上海大学 | 1 | 双一流 | 
    
     | 浙江大学 | 1 | 双一流 | 苏州大学 | 2 | 双一流 | 
    
     | 复旦大学 | 1 | 双一流 | 中央财经大学 | 1 | 双一流 |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3 | 双一流 | 华东理工大学 | 3 | 双一流 | 
    
     | 华中科技大学 | 3 | 双一流 | 南京农业大学 | 1 | 双一流 | 
    
     | 西安交通大学 | 1 | 双一流 | 北京邮电大学 | 2 | 双一流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 | 双一流 | 北京工业大学 | 2 | 双一流 | 
    
     | 同济大学 | 2 | 双一流 | 河海大学 | 7 | 双一流 | 
    
     | 东南大学 | 6 | 双一流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1 | 双一流 | 
    
     | 山东大学 | 6 | 双一流 | 南昌大学 | 1 | 双一流 | 
    
     | 天津大学 | 2 | 双一流 | 东华大学 | 1 | 双一流 | 
    
     | 中南大学 | 7 | 双一流 | 合肥工业大学 | 4 | 双一流 | 
    
     | 吉林大学 | 1 | 双一流 | 中国传媒大学 | 1 | 双一流 | 
    
     | 西北工业大学 | 1 | 双一流 | 湖南师范大学 | 1 | 双一流 | 
    
     | 厦门大学 | 1 | 双一流 | 安徽大学 | 6 | 双一流 | 
    
     | 华南理工大学 | 2 | 双一流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 | 双一流 | 
    
     | 大连理工大学 | 1 | 双一流 | 中国药科大学 | 1 | 双一流 | 
    
     | 华东师范大学 | 3 | 双一流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2 | 双一流 | 
    
     | 湖南大学 | 6 | 双一流 | 深圳大学 | 1 |   | 
    
     | 北京科技大学 | 13 | 双一流 | 江苏大学 | 1 |   | 
    
     | 重庆大学 | 4 | 双一流 | 东北财经大学 | 1 |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9 | 双一流 | 华东政法大学 | 1 |   | 
    
     | 东北大学 | 9 | 双一流 | 安徽工业大学 | 25 |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1 | 双一流 | 合计162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