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我校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凌家滩开展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5日 作者: 浏览量:[]次

7月23日,我校“玉承古今”凌家滩遗址文化解码与创新传承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凌家滩遗址是一处距今5800至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也是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关键节点,被列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凌家滩遗址博物馆集中展出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文物约1100件,包括首尾相连的双面圆雕玉龙,刻有八角星纹的玉鹰,造型生动的玉人,体现宗教礼仪的玉龟、玉版、玉猪,以及近年来新出土的龙首形玉器和已知史前最大的石钺等珍贵文物。实践队员依次参观了馆内总序、鉴往知远、玉耀长河、文明互鉴4个部分,每到一处都认真倾听工作人员讲解和参观文物,并与工作人员进行互动,深入了解凌家滩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特征。

实践队员刘昶昊说:“琳琅满目的玉器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气息,玉龙首尾相衔,小巧身躯上的龙鳞纹细腻精致;玉鹰的八角星纹与猪首形双翅,诉说着先民独特的信仰;玉版上的神秘钻孔与纹饰,凸显出当时精湛的制作工艺。馆内的数字展示也别具一格,戴上VR眼镜,我“穿越”到史前祭坛,沉浸式体验先民生活。裸眼3D技术拆解玉鹰纹饰,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具象化。这次实践,让凌家滩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鲜活可感的历史,也让我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与了解。”

实践队员孟璇雨说:“馆内珍藏的玉器、陶器、石器,虽历经数千年,却依旧散发着温润而神秘的光泽,它们线条简洁却又不失庄重,精美的文物充分展现了古代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次参观实践,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回溯,更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让我对先人的智慧充满敬佩。”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考察与文献研究,深入系统地探索了凌家滩文化的源流与发展。这一史前文明遗址所展现的制玉工艺、建筑智慧与社会组织形态,不仅深化了我们对中华文明多元起源的理解,更让我们惊叹于远古先民在工具匮乏条件下展现出的惊人创造力。尤其是凌家滩遗址中出土的精美玉器和建筑遗迹,其卓越的工艺水平和非凡的审美价值跨越了时空界限,至今依然能够激发当代青年的文化共鸣与探索热情,从而显著提升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撰稿:石亚飞;审核:王敏、龙红明)